发布时间:2023-09-29 09:46:31 阅读量:
pp电子“在医药产业结构变革的新形势下,传统药企向专利药方向转型升级的意愿增强,创新型研发企业不断涌现,加速布局赛道。”在9月27日举办的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上,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发布了《2023年港股18A & 科创板生物科技行业发展蓝皮书》(下称“报告”)。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专利药市场占医药市场总体的59.5%。在鼓励政策、研发投入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下,2017年至2021年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从7990亿人民币增长至947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4.3%。
报告认为,未来,专利药市场增速将高于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市场增速,我国专利药行业驶入快速发展期,研发成果逐步兑现pp电子,2025年和2030年专利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4010亿和20584亿人民币,2021年至2025年和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8.0%。
报告由沙利文联合捷利交易宝、头豹正式发布,旨在为中国产业界梳理港股18A及科创板生物科技行业的生态系统和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为市场关注者提供行业前沿洞见。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其收益弹性较大。”毛化说。
据介绍,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HI)选取了恒生行业分类中生物技术、药品、医疗保健设备相关上市公司,以及通过港交所18A规则上市的公司,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生物科技包含恒生行业分类系统医疗保健大类下的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三个子行业。指数成分股汇聚了国内生物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截至2022年,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共包含66只成份股,其中公司名称结尾有[B]字以作标识的生物科技公司有22家。
港交所在2018年4月修订主板上市规则,增加了第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规,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而许多企、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生物技术企业都在港股完成18A上市。
经流动性筛选后,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pp电子、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pp电子。
毛化表示,科创生物医药指数旨在反映中国科创板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其收益弹性较大,长期跑赢科创50指数。截至2023年8月31日,科创生物医药指数收益表现优于同期科创50指数,具体上,同期相对科创50指数超额收益超过15.0%(非年化)。
报告称,长期来看,医药产业是值得投资的明星产业。“十四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国内生物医药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也对生物科技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亟需加快创新驱动转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生物医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科创板支持的核心领域之一。
“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特色,吸引了众多有代表性的生物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毛化说,“生物医药也是科创板中整体盈利能力最为突出的行业主题之一。”
报告称,中国药物治疗需求巨大,医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专利药板块在医药市场结构的比重逐渐加大。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4304亿人民币增长至1591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其中2020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小幅下滑。
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以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扩容pp电子,报告预测,2021年至2025年和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7%和5.8%,市场规模于2025年和2030年分别增至20645亿人民币和27390亿人民币。
目前,2021年专利药市场占医药市场总体的59.5%。在鼓励政策、研发投入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下,2017年至2021年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从7990亿人民币增长至947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4.3%。
毛化认为,在医药产业结构变革的新形势下,传统药企向专利药方向转型升级的意愿增强,创新型研发企业不断涌现,加速布局赛道。未来,专利药市场增速将高于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市场增速,我国专利药行业驶入快速发展期,研发成果逐步兑现,2025年和2030年专利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4010亿和20584亿人民币,2021年至2025年和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8.0%。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中国市场规模从4403亿人民币增加到8438亿人民币pp电子,复合年增长率为17.7%。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2442亿人民币,203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增加到16606亿人民币。
长期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国内对生物医药方面的需求将快速释放,医疗保健支付稳步提升下,将有效支撑医药行业新兴技术的成长,创新药、生物技术和创新器械等细分行业将长期受益,相关公司未来长期成长能力突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有60家18A公司上市(有12家公司已剔除-B标识,下文统计分析中还原所有带-B标识),在已上市的18A公司中(中概股回归除外),上市前都进行轮次不等的融资,这不仅符合联交所对18A公司上市的规则要求,更贴近18A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
已上市18A公司中,上市前估值增长幅度在10-50倍区间的公司数据最多,大部分公司上市前的融资轮次多为2-6轮,这类公司共有50家,占所有18A公司总数的86.21%。
报告称,已有一批创新药企和创新器械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成功上市,初步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科创板的多套上市标准为不同发展阶段及特征的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上市选择;其中,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未对企业是否盈利作出硬性要求,而是主要关注企业市值及技术优势方面的指标。对于那些尚未盈利 、技术门槛高、市场潜力大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选择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登陆资本市场是一条较为优选的路径。
从细分行业看,截至2023年8月31日,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公司95%为创新药企业,少量公司为医疗器械公司,已初步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这将进一步完善科创板支持生物科技“硬科技”企业上市机制,更好发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功能。
“上市前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窘境,也能直接体现公司研发管线在每个研发时间节点的价值,从而带动公司估值的提升。”毛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