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2 13:21:15 阅读量:
pp电子5月20日至5月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pp电子。20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举办的知识产权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活跃,海外发明授权专利在全国优势突出。2017年至2022年,大湾区的海外发明专利占全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刘细文发布《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2023年)》。
从《报告》基于专利数据分析来看,大湾区专利申请活动高度活跃,海外发明授权专利在全国优势突出。2017年至2020年,大湾区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长15.41%,其中2019年至2020年的增长率达到21.08%。同一时间段内,大湾区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5.98%。
企业是大湾区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的主体。《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大湾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大湾区专利申请量的73.44%,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大湾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78.33%,企业《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占大湾区PCT申请量的94.43%。
不过《报告》也同时提到,大湾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有待加强。从逐年数据来看,大湾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占比均低于全国对应指标,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联系需更为紧密。
而正因为企业创新的高度活跃,创新专利紧贴企业发展需求,专利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具备技术优势,在产业有效专利数量、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产业维持十年且当前有效专利占比等指标上表现优秀。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对应产业专利授权量中占比约四分之一,大湾区企业专利指数前100家中有70家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此外,大湾区在数字创意产业、生物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海外专利优势明显。
《报告》显示,结合企业专利指数的产业分布,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高度集中在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创新集中在广州和香港。大湾区企业专利指数前100名中,有50家位于深圳,19家位于广州。大湾区高校院所专利指数前30名中,有15家位于广州,8家位于深圳。
作为专利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进一步用好知识产权优势十分关键。在广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pp电子、生物岛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看来,首先要更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徐涛表示,以其所在的广州实验室为例,团队自主研发的超快qPCR仪从立项之初就有知识产权团队介入并分析整体布局、提出知识产权申请。据悉,目前广州实验室共申请专利146件,授权61件,专利目标转化率达80%以上。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刘毅看来,对知识产权做好保护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好知识产权信息这座“金矿”,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
刘毅表示,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产权信息。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缩短企业60%的研发时间,节省企业40%的研发费用。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节约而高效”的创新式研发。
而从创新发展内在需要上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决定了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高低,是推动创新加快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能有效打通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当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等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平台及工具。截至今年3月底,公共服务网累计访问量超过818万次,实现公共服务网在副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网站链接的全覆盖。
在同日于深圳举办地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之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分论坛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可进一步发挥大湾区科技创新优势、激发粤港澳三地创新活力。
通过共享粤港澳协同发展新机遇,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大湾区正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上打开新篇章。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月琴介绍,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以来,广东主动协同港澳,不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从要素、平台、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快推动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推动大湾区创新要素高效跨境流动方面,广东聚焦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在全国率先支持港澳机构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探索“正面清单”等模式。向港澳开放共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携手共建粤港澳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广东依托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促进三地合作,在横琴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31家pp电子、前海集聚创新载体125家、南沙建成高端创新平台132家。推动广州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在香港设立分部。携手港澳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河套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
此外,广东在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方面已累计支持300多个项目、约3亿元。同时加快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已建成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载体超130家,在孵港澳创业团队和企业近1100个。
据了解,接下来广东还将协同港澳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粤港澳创新资源协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扎实推动三地深化合作pp电子、相向而行、优势互补pp电子、实现共赢。